爱上海 419

安吉白茶网 > 茶人风采 > 正文

采茶工:高龄“接班人”断档

2013年4月10日 9:13

字体大小:

3040人浏览
人参与

      日前,本报一则《戴着老花镜采茶》的消息,引出一个值得业界关注的话题——采茶工老龄化。

 

  安吉白茶采了三十年,昔日青春洋溢的采茶女已是年过半百,谁来接替他们的“纤纤玉手”?

 

  记者走访发现,像杨秀涛这样56岁高龄仍在采茶的用工现象不在少数。不少茶园、茶企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三十多年来采茶工都是同一批人,只是在内部流动,缺少新鲜血液。

 

  偏爱熟练工:连年只见老面孔

 

  和煦阳光下,十多个采茶工陆续登上中巴车,大包小包的行李塞满了行李箱。昨天上午,皈山茶农林家和联系好车子,送走采茶工,结束了今年的白茶采摘。

 

  随着车子远去,林家和满是忧虑,不仅仅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霜冻让白茶采摘提早结束而带来的损失,还因为来年如何去寻找采茶工。

 

  “采茶工不好找,年年都为这个事情操心。”茶农孙周木说,每年春节之前,找亲戚、托朋友联系采茶工,由于茶园规模不大,找中介不划算,孙周木感觉很费力。

 

  散户如此,茶企也有这样的担忧。据千道湾茶场负责人介绍,公司茶园基地1200多亩,今年需要1000多名采茶工,其中70%以上的工人有过多年的合作,剩下30%则是第一次来安吉采茶。“这批成熟的采茶工年龄都偏大,而年轻人又不愿意来采茶,这个问题正越来越严重。”

 

  采茶是个精细活,一芽一叶的白茶采摘要求让新手难以很快有“产量”,进而种植户、茶企偏爱熟练工,她们采摘的数量多、质量好。

 

  已经连续5年来安吉采茶的安徽泗县农民许昌红在峰禾茶场负责人眼中无疑是把好手。但是,她却说自己已经53岁,再过两年身体吃不消,就不会再来安吉采茶了。

 

  据了解,今年全县10万亩茶园中,有10多万采茶工,仅溪龙乡就有3万余人,而在这10多万采茶工中,45—65岁的采茶工占据90%以上。

 

  “短工”短缺:很少再见新人来

 

  “首先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业企业打工,更何况是体力劳动性质的‘短工’。”一茶企负责人说,所以每年首先联系的都是老伙计,带来的都是老班底,而且这些老班底都表示不会让下一代继续干他们的活。

 

  据了解,该茶企2009年时就已发现采茶工的年龄结构问题,尝试到湖南、江西等地寻找新的采茶工。“结果找来的也都是40到50多岁的,很难长期合作,因为安吉白茶多种植在丘陵、高山上,坡度陡,且不论年龄偏大的采茶工的采茶效率,就是安全生产也是一大隐患,茶企要担很大风险。

 

  然而,安吉白茶作为名优产品,人工采摘是避不开的事实,如何解决?

 

  “十年之前就认识到这一点。”峰禾茶场总经理马荣达介绍,采茶用工荒是普遍的,并不突然,所以峰禾茶场在扩大产能的时候并没有盲目扩大自有基地的面积,自身只有300亩,剩下的1300亩鲜叶从签约茶农和市场收购渠道获得,这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

 

  “以后还是要加大签约茶农的力度来维持对鲜叶的需求,通过‘分散’用工量来转嫁压力。”

 

  溪龙一家专精名优茶的茶场认为,坚持人工采摘是确保品质的前提,唯有通过扩大搜寻采茶工的版图,从原先的周边扩大到湖南、四川,或者和中介合作,多渠道招聘。该茶场负责人老何说,因为安吉白茶苗外流出去很多,外县有上百万亩的种植面积,很多采茶工就在当地消化了,今后会越来越难找。

 

  面对这一无解的难题,县白茶协会认为,茶叶采不下来,只能成为树叶,所以更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扩大,严禁毁林种茶,已是一种应对方式;另外,走集约化经营,使散户茶农手中的茶园流转给茶企,集约化之路也能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机械化采摘打下基础。
 

 
标签:
永久网址:fpltalkingpoints.com